秋分是什么意思(秋分的含义)

猴哥资讯 837 2022-07-04 18:39:00

  

 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,一般是每年的9月22-24日,今年是9月23日。 古称“春祭之日、秋祭之月”,秋分是传统的“祭月”,而现在的中秋节来自传统的“祭月”。   

  

  据我国古籍《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》记载:“秋分者阴阳相也各半,故昼夜寒暑平。 ”。 秋分的“分”是“半”的意思。 “秋分”的意思有两个:   

  

  一是昼夜时间均等。 秋分日,太阳达到黄经180。 和春分一样,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到地球的赤道上,世界各地昼夜等长。 (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的折射和早晨黄昏的阴影。 秋分过后,太阳直射点继续从赤道向南半球推移,北半球各地白天短,夜晚长。 也就是说,一天中白天开始比晚上短。 南半球正好相反。 所以秋分也叫降分。 在南北两极,秋分日,太阳整天都在地平线上。 随着阳光直射点持续向南移动,北极附近开始了为期6个月的极夜,范围逐渐扩大缩小; 南极附近开始了为期6个月的极昼,范围逐渐扩大缩小。   

  

  二是气候由热变凉。 按农历说,“立秋”是秋天的开始,“霜降”是秋天的结束,秋分的日子是秋天的90天,把秋天平分了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秋分以后,气温逐渐下降。   

  

  生物气候   

  

  等待打雷开始。 古人用阴阳转换来解释气候的冷暖变化,秋分是一年阴阳转换的关键。 鲍氏说。 “雷,二月阳中发声,八月阴中发声,入地万物也入。 雷的意思是因为阳光旺盛而发出声音,到了秋分阴气旺盛,所以不打雷了。 外面的气候变化所体现的是秋意渐浓,气温不断下降。   

  

  二候,蛭虫坯。 天气一冷,蛰伏的小虫就开始躲在洞里,用细土把洞堵上,不让寒气侵入。   

  

  三、水开始干涸。《礼记》注:“水真之所为”,春夏气至,故长,秋冬气回,故涸也。 降雨量开始减少,由于干燥的天气水蒸气蒸发快,湖泊和河流的水量减少,湿地和积水干涸。   

  

  气候   

  

  秋分时期,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北广大地区均进入秋季,日平均气温降至22以下。 昼夜温差逐渐变大,幅度达到10以上。 北方的冷气团开始有一定的势力,大部分地区雨季刚刚结束。 凉风习习,蓝天辽阔,风平浪静,秋高气爽,丹桂飘香,蟹肥菊黄,秋分正是美丽的季节。   

  

  秋分后阳光直射的位置向南半球移动,北半球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,但地面上散失的热量多,气温下降的速度明显加快。 有句农谚说:“秋雨下则冷”“白露秋分之夜,一夜寒”。 “8月雁门开启,霜降在大雁脚下”。 在东北地区降温早的年份,秋分能看到霜就不足为奇了。 在西北高原北部,日最低气温降至0以下,漫天飞花,可以看到大地银装素裹的壮丽雪景。   

  

  农事   

  

  秋分是农业生产上的重要节气,我国自古以来就把“秋分”作为农业的象征被考证。 汉末崔寔在《四民月令》中写道:“种下所有的大小麦,白露节就是薄田,秋分就是中田,后十天就是中美田。” 大麦小麦的播种,意思是从白露节开始耕田,到秋分开始播种,到秋分后10天稍微晚一点。   

  

  秋凉早的特点,让秋收、秋耕、秋播“三秋”的忙碌更加紧张。 “三秋”忙,一个“早”字,农民朋友们要及时抢收秋收作物,以免遭受早霜、阴雨之灾。 适时播种越冬作物,可以充分利用冬前热资源,培育壮苗使其安全越冬,为明年丰产奠定基础。   

  

  我国华北地区有一句农谚,说:“白露早,寒露晚,秋分种麦子正当其时。” 谚语明确规定秋分是当地冬小麦适宜播种的时期; 而“秋分白云来,处处种好歌”,反映了秋分是江南地区水稻种植的时间。 “秋分不进,割喂老牛”,说明早来低温阴雨的“秋分寒”天气,是南方双季稻开花结果的主要威胁。 如果管理不及时,秧苗只能喂牛,必须加强晚稻收割前田间管理。 另外,劳动者对秋分节气的禁忌也有谚语总结。 就像“秋分只怕闪电一闪,多来米的价格怎么样?”   

  

  习俗   

  

  “二分二至”是传统二十四节气中非常重要的时间分隔。 秋分作为“二分”之一,自古以来就受到公民间的重视,节气民俗也形成了丰富的风俗。 这些古代秋分民俗中,有些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,但也有一些存在于我们身边。   

  

  一.祭月   

  

  在古代,二分二至作为重要的节气,历来受到统治者的重视。 周朝有“春分祭日、夏至祭日、秋分祭日之月、冬至祭日”的风俗。 我们今天熟悉的中秋节,实际上最早是从秋分节发展起来的。 今天的北京,有日坛、月坛、天坛、地坛等公园,是明清时期帝王们举行祭祀的地方。   

  

  官方祭祀行为当然也影响到民间,秋分这天祭祀月亮被认为是很重要的。 但官方祭祀有繁杂的礼仪规定,而民间祭月则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地方特色。   

  

  二.立秋社   

  

  在古代农村社会,人们在秋分日设立秋社,祭祀土地神。 古人立社,原是为春天祈求农事顺利进行的祭祀,后来提倡《春祈秋报》的做法,在秋分节气之际成立了秋社。 民间普遍认为春季农事即将开始,祭祀能祝愿农事顺利; 秋耕结束后,要举行祭祀表达感谢之情。 秋社是传统乡村社会的大事,规模比春社还盛大。 除了供奉新收获的农作物祭祀土地神外,秋社还能让乡里的人举行一次大型集会,大家喝酒、来玩、来戏班玩,起到加强血缘纽带的作用。   

  

  唐代以来,各地立秋社的日期都不一样。 如果安徽贵池在八月上旬,重庆万县以八月十五日为秋社,江苏通州在九月九日,湖北监利在八月初一,其他各县则不同于八月二日、九月九日或十月一日。 一般来说,秋社取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,在农历八月秋分前后。 各地的谚语有:秋分那天是在公司前还是在公司后,占卜年景的丰谢罪。 如福建建阳的农谚:“秋分在社前,斗米换钱; 秋分在公司后,交换米和豆。 ”江苏松江农谚:“分社,白米遍天下; 社分,白米如锦簇。 ”   

  

  2018年6月21日,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“中国农民丰收节”的批复批复,同意从2018年起每年将农历秋分作为“中国农民丰收节”设立,在国家层面确立了传统秋社庆丰收的内容。   

  

  三.吃秋菜   

  

  在岭南地区,昔日四邑(今加鹤山为五邑)开平苍町的谢姓有“秋分吃秋菜”的不节操习俗。 “秋菜”是野生苋菜的一种,乡里人称之为“秋碧蒿”。 细长的绿色,有巴掌那么长。 秋分那天,全村的人都去摘秋天的蔬菜。 采集的秋菜一般是鱼片和“汤”,名字叫“秋汤”。 有顺口溜。 “秋汤脏了,洗肝肠。 全家人都平安健康。 ”苋菜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、维生素c,有提高人体免疫力的效果。 吃“秋汤”也与中医秋天滋补的观念渐暗,还是有道理的。   

  

  四.送秋牛   

  

  以前的农村,秋分前后有“说秋天”的活动。 “说秋”类似于民间的曲艺项目。 秋天的人都是能说会道唱歌的民间艺人,被称为“秋官”。 到了秋分,秋官们挨家挨户讲关于秋耕丰收的吉祥话,并寄去“秋牛图”。 每当一家风景生动,说什么,话总会随口而出,但说话很有气韵。 获奖者家说很高兴能拿到钱。 这幅《秋牛图》是在二开的红纸黄纸上写二十四节气,描绘农夫农耕场景的画。   

  

  五.粘麻雀嘴   

  

  在农村地区,秋分这一天农民习惯性地休息,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。 另外,要把不入心的汤圆煮好,用细竹签放在室外的田边,用糯米做的汤圆粘在偷来的孔雀石嘴里,以此作为教训,以后再也不能破坏作物了。 名字叫“粘在麻雀的嘴里”。 用汤圆粘麻雀嘴的习俗,是农民朋友的美好想象和愿望。   

  

  六.放风筝   

  

  秋分节气气候宜人,风力适中,是放风筝的好时节。 民间有在秋分那天放风筝的传统。 因为秋分这天不仅适合刮风,下半年还能给人一个好印象,“好风借力送青云”。 有些地区还有放风筝比赛,最高、风筝最漂亮者获胜。   

  

  七.立蛋   

  

  还记得春分立蛋的习惯吗? 秋分那天,还有立蛋的习惯。 春分和秋分这一天容易下蛋,是因为“春分”和“秋分”这一天是南北半球昼夜平分的日子,地球地轴与地球绕日公转的轨道平面处于力的相对平衡状态,有利于下蛋。   

  

  八.等待南极   

  

  南极星又被称为“老人星”或“南极仙翁”。 “南极仙翁”又名“南极真君”,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老寿星,是元始天尊座下的大弟子。 因为他是主寿,所以也叫“寿星”或“老人星”。 由于我国地处北半球,只能在秋分前后看到它,转瞬即逝。 因此,过去人们把南极星的出现看作祥瑞的象征,意味着天下太平。 因此历代皇帝都习惯在秋分那天早晨,带领文武百官到城外南郊迎接南极星,逐渐在秋分那天等待南极。《史记天官书》载“狼比地有一颗大星星,据说是南极的老人。 看老人,治安; 不,士兵起床。 秋分时节身在南郊。 ”   

  

  九.上班   

  

  以前,农村还有秋分“走社”的风俗。 民间谚语有云:“鸡豚秋社,芋栗园收,李四张三,来即留”。 过去农村多人聚居,人口流动性低,邻里守望相助,关系比今天亲密多了。 一年的辛苦,离不开邻居的帮助。 到了秋天,借着丰收的喜悦,总是要拿出土特产食品互相答谢。 这也是过去农村重要的交往活动。   

  

  养生   

  

  一.阴平阳秘   

  

  秋分节气已正式入秋,作为昼夜时间相等的节气,人们在养生上也要遵循阴阳平衡规律,使机体保持“阴平阳秘”的状态。 据《素问至真要大论》记载,“谨观阴阳之所在,为平期”。 阴阳之所在不可偏废。   

  

  要保持机体的阴阳平衡,首先要防止外界邪气的侵入。 秋天天气干燥,主要是外邪燥邪。 秋分之前还有炎热的气息,所以在温暖中很常见; 秋分之后,秋风吹过,气温逐渐下降,寒冷逐渐加重,往往寒冷干燥。 另外,秋燥温和凉爽的变化也与每个人的体质和生物反应有关。 这个时候,人们就要不断锻炼身体,增强体质,提高抗病能力。 秋季训练,着重提高肺部滋润,如练习吐纳功、叩齿咽津润燥功。   

  

  二.收敛关闭   

  

  秋季,自然界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、闭藏,起居生活需相应调整。《素问四气调神大论》曰:“秋三月,早卧早起,与鸡共兴。 ”早点睡,适应阴森森的收藏,养“收”气; 通过早起适应阳光,延长肺部空气。 祖国医学认为,人体生理活动必须适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。 因此,秋季要特别注重内守的阴森,起居、饮食、精神、运动等方面拍摄不能脱离“养”的原则。   

  

  三.饮食   

  

  在饮食和营养上,秋季属肺金,因酸味收敛补肺,辛辣散泻肺,秋日不宜收获。 尽量少吃葱、生姜等辛辣食物,适当多吃酸味酸甜的水果和蔬菜。 同时,秋燥津液易受伤,引起咽部、鼻子、嘴唇干燥和干咳、声音嘶哑、皮肤干燥、大便干燥等干燥症,多选用百合、银耳、淮山、秋梨、莲藕、柿子、芝麻、鸭肉等寒湿之品在广东,自古以来秋天就有最滋润的温泉,这个时候非常有用。 如青大根陈皮鸭汤、玉竹百合猪瘦肉汤、木瓜粟米花生生鱼汤、沙田柚花猪肝汤、无花果白鲫汤、霸王花蜜枣猪月展汤等都是居家养生之品。   

  

  四.精神上的调整   

  

  在精神养生方面,看着秋天气候逐渐干燥、日照减少、气温逐渐下降,人们的心情多少没有一点黄昏的感觉,所以有“秋风秋雨扰人”之说。 所以,此时,人们应该稳定意识,缓和秋肃清空气对人体的影响,收敛精神,以适应秋容平的空气。 另外,要看到积极的一面,在金秋时节,天气高爽,是开展各种运动的好时机。 爬山、跑步、散步、打球、游泳、冷水浴、五禽戏、太极拳、做八段锦、健身操等。 在进行“动功”锻炼的同时,还可以与“静功”合作,联系动静。 强身健体,静则养身,达到身心健康的功效。   

上一篇:2022年农历八月初六是结婚良辰吉日吗 2022年农历八月初六是阳历几月几日
下一篇:2022年燃灯佛圣诞是哪一天 几月几号 对民间的影响
相关文章

 发表评论

评论列表

2023-05-16 11:55:00

▇▇▇▇看 簧 片 8 a a a b。 C 0 M ▇▇▇▇看 簧 片 8 a a a b。 C 0 M ▇▇▇▇▇▇
▇▇▇▇看 簧 片 8 a a a b。 C 0 M ▇▇▇▇看 簧 片 8 a a a b。 C 0 M ▇▇▇▇▇▇
▇▇▇▇看 簧 片 8 a a a b。 C 0 M ▇▇▇▇看 簧 片 8 a a a b。 C 0 M ▇▇▇▇▇▇

返回顶部小火箭